我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同年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1989〕农(农)字第38号)。2000年颁布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令32号),制定并发布了《肥料登记资料要求》,同时废止了1989年发布、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了肥料登记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肥料登记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的部署安排。从2009年起,农业部连续下发了一系列登记管理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由此可见,肥料登记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不仅促进了科学施肥发展,还简化了肥料登记程序,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因此,把握好政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咨询服务。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
依据国务院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等一系列文件对微生物肥料产业提出的要求,结合微生物肥料多功能、高效、绿色、经济等特点和新一代微生物肥料所具备的主动相应、系统调控、功能多样、环境友好等智能肥料特征,充分发挥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修复、作物提质增效、减肥增效等不可替代作用,以满足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因此,未来5-10年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可能会优先发展以下7项新技术。
(1)土壤修复菌剂:对蔬菜、果树、草药、烟草等重茬土壤、酸性土壤、盐碱土壤和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有效修复,以及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除草剂残留等高效降解。
(2)微生物种子包衣制剂:将功能微生物包裹在作物种子表面,发挥促生作用,构建优良根系微生物的独特功效。当前主要是研发应用新一代的根瘤菌大豆种衣制剂。该产品潜在市场大,对减肥减药效果不可估量。
(3)高效溶磷菌剂:对土壤中的难溶性磷具有持续、高效的活化作用,先研发真菌溶磷制剂,对活化土壤磷素养分,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改善土壤养分均衡供应等效果彰显,经济生态效益巨大。
(4)特色有机物料腐熟菌剂(也称发酵菌剂):研发适用于不同作物秸杆、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栽培耕作模式的专用型快速腐熟菌剂。该产品为秸杆畜禽粪便等有机资源利用所急需。
(5)新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应具备对养分高效持续活化或有效拮抗病源微生物或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优先研发微生物与腐植酸等复合微生物肥料,拓展在减肥增效、水肥一体化及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6)新型生物有机肥及其他新功能产品:突出生物有机肥的基础性功能,扩大在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应用。研发生物硅肥以及在西北等干旱区域前景广阔的抗旱菌剂等新功能产品。
(7)固氮及根瘤菌剂:应具备与作物亲和性强、固氮高效、环境适应广、竞争性或定殖能力强的特征。主要是根瘤菌菌剂包括大豆根瘤菌剂、花生根瘤菌剂、紫云英根瘤菌剂、苜蓿根瘤菌剂。该产品在化学氮肥减施,实现豆科与禾本科粮食作物轮作效应,以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均有非凡意义。
以上提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将由肥料登记相关部门纳入到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之中。实现新一代的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目标,必须突破新功能菌株的选育、不同功能菌株的组合、菌株在产品中的活性保持及其在应用环境中的定殖与互作等关键技术,方能达到“智能化”的微生物肥料的功效。
非微生物肥料发展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国家开始大力推进低碳减排施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化肥产品向以下几个方向转变,以满足农产品提质增效的要求。
(1)大、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近年来,水溶性肥料产业蓬勃发展,然而与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大、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仍需要“一品一证”,这使肥料企业很难迅速跟进市场需求,严重阻碍了肥料创新升级和及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季节性产品。因此将大、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登记管理从登记制走向备案制是大势所趋。
(2)有机水溶肥料:目前我国水溶性肥料产品登记数量较多,但是肥料的功能及价格差异较小,因此需要加大投入研发成本,提高肥料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此让农民用上好肥,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3)土壤调理剂:我国农业发达地区已普遍出现土壤酸化、盐渍化、土壤养分失衡等土壤质量退化及硝酸盐积累、地下水和地表水富营养化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而土壤调理剂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养分吸收的功效。因此,研发土壤调理剂产品是生产和发展绿色肥料的必然趋势,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国化肥行业现处在从粗放式到精耕细作式发展的转型时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农化服务水平,完善产业链服务是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化肥龙头企业绝地突围不得不做好的基础事情。
注:微生物肥料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于农村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测试验中心举办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及检测技术和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肥料)评价认定规范解读培训班资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农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 010-62187007 邮箱: bjgnbc@agriinnov.com 邮编: 100081